服务热线:027-83744122 欢迎访问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官方网站!
协会新闻

探秘古玉“双卯”:穿越千年的神秘传奇

发布时间:2025-11-05 09:36:22

图片

作者:尚炜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

玉器分会秘书长


探秘古玉“双卯”:穿越千年的神秘传奇



在古玩收藏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世界里,古玉拍卖市场向来是藏龙卧虎、暗流涌动之地。每一次拍卖,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江湖对决,各路藏家怀揣着对珍宝的渴望与执着,在这方小小的舞台上展开激烈角逐。而就在这片充满硝烟的战场上,有这样一对古玉,宛如两颗划破夜空的璀璨流星,瞬间点亮了所有人的目光——它们,便是古玉中的传奇珍品“双卯”,即刚卯与严卯。

图片


天价成交,震惊四座


那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古玉拍卖盛会,会场内座无虚席,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当拍卖师小心翼翼地捧出那对汉代白玉刚卯严卯时,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这对“双卯”宛如两位从千年时光中缓缓走来的神秘使者,散发着温润而迷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图片

随着拍卖师一声清脆的槌响,激烈的竞价大战正式拉开帷幕。价格如火箭般一路飙升,每一次加价都让人心跳加速、血脉偾张。最终,这对“双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340万人民币高价成交,瞬间在收藏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网络世界和收藏圈里炙手可热的“网红”级藏品。无数收藏爱好者纷纷议论,这对看似普通的玉器,究竟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竟能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神秘身世,揭开面纱


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的迷雾,揭开“双卯”那神秘的面纱。这对长形四方体、中间巧妙穿孔的玉器,宛如两位身着古装的翩翩君子,静静地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制式古朴典雅,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完美融合。而那雕刻在上面的字体,更是精妙绝伦,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汉代玉雕艺术的辉煌与灿烂。

图片
图片

“双卯”作为护身符,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驱鬼辟邪、保佑平安的神圣使命。在古代,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未知与恐惧的世界里,疾病、灾难、邪恶势力如影随形,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庇护,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这些小小的玉器上,相信通过佩戴“双卯”,借助上古巫师咒语的“魔力”,便能驱散邪恶,迎来福祉。


制作之谜,匠心独运


刚卯与严卯之所以能够成为珍稀无比的瑰宝,其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制作传奇。这种划刻制作工艺,堪称两汉时期的独门绝技,世间罕见。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先进工具和技术的年代,工匠们仅凭着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一颗虔诚的心,在坚硬如铁的玉石上精心雕琢。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们对辟邪之事怀有无比的虔诚与敬畏之心,坚信每隔十二年,当天地之气交汇、阴阳平衡之时,方能开启这神圣的雕刻之旅。而且,雕刻的时辰更是讲究至极,必须在新年正月的卯时,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之际动刀。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工匠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手中的工具,每一刀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时辰一过,他们便即刻停止,仿佛害怕惊扰了这天地间的神秘力量。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刚卯严卯的制作数量极为有限,每一件都显得弥足珍贵,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孕育的奇迹。


等级森严,专属荣耀


在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下,玉器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将人们划分成了不同的阶层。它作为帝王贵族的专属象征,其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制,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仅皇亲国戚方有资格佩戴玉质“双卯”,以彰显其尊贵的身份与地位。当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佩戴着这对“双卯”走在宫廷的回廊中时,那光芒四射的玉器仿佛是他们尊贵身份的耀眼勋章,引得众人纷纷投来羡慕与敬畏的目光。

图片

而其他士大夫、百姓则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犀角、象牙、桃木等材质来制作类似的辟邪之物。他们虽然无法拥有玉质“双卯”的奢华与尊贵,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安的祈愿,却与皇亲国戚们并无二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着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历史波折,命运多舛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志而停留。王莽篡汉这一历史事件,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刚卯严卯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刚卯上的“卯”字被视为繁体“刘”字的假借字,暗含强刘之意,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下令严禁佩戴刚卯严卯,并大肆收集前朝的“双卯”进行改制或销毁。


那一刻,无数的“双卯”被从人们的手中夺走,它们那曾经闪耀着光芒的身躯,被无情地砸碎、熔毁,仿佛在痛苦地呻吟着。原本就稀少的刚卯严卯更是雪上加霜,几乎濒临灭绝的边缘。它们就像一群无助的孩子,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瑟瑟发抖,等待着命运的裁决。直至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复兴,刚卯严卯才得以重新恢复使用,但此时的它们已经历经了无数的沧桑与变迁,仿佛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带着满身的伤痕和故事,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仿品纷纭,真伪难辨


尽管后朝工匠们对刚卯严卯进行了多次仿制,试图重现其昔日的辉煌,但这些仿品与汉代原作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除了传统的四方柱形体之外,仿品还出现了六棱、八棱体等多样形态,仿佛是一群试图模仿明星的模仿者,虽然外形相似,但却缺乏原作那种独特的气质和韵味。

图片

在铭文的雕刻上,仿品多采用砣具砣成,线条流畅却显得过于工整和呆板,缺乏汉代作品那种古朴苍劲、直来直去的韵味。当你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时,会发现仿品的铭文仿佛是被机械复制出来的,缺乏那种手工雕刻的灵动与自然。而真正的汉代刚卯严卯,其铭文则是古人采用高硬度石质尖状器反复蹭刻而成,一道道刻划出来的线条硬朗而少有圆滑转角,有减笔与假借字现象,还有摩擦形成的不规则条痕和很明显的融蚀质感,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深深印记。因此,今天我们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字体非划刻工艺的刚卯严卯,基本上都可以断定为后期仿品。


民国痴迷,传奇佳话


民国时期,有一位收藏家对刚卯严卯的痴迷与追求达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克文。袁克文,这位出身名门的公子哥,不仅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而且对古玩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他听闻刚卯严卯的传奇故事后,便被深深吸引,发誓一定要寻觅到到代的“双卯”珍品。

图片

他四处奔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终于,在西子湖畔的一个古玩市场上,他偶然间发现了一枚刚卯。那枚刚卯白玉明润,如冰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殳文浅刻,犹如一小汉碑,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袁克文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其捧在手中,仿佛捧着整个世界。


然而,仅有刚卯而缺严卯,他的心中始终留有一丝遗憾。他四处打听严卯的下落,仿佛一位寻觅失散亲人的游子。终于,有一天,他得知丹翁手中有一严卯,待价而沽。袁克文激动不已,立刻前往拜访丹翁。他愿意以千金重宝及宋刊《韦苏州集》为代价,换得那枚严卯,与自己早已珍藏的刚卯完美配对。丹翁被他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同意了这笔交易。

图片

袁克文特意改斋名为“佩双印斋”,以表达自己对这对“双卯”的珍视与喜爱之情。他还亲自撰写文章记录下这一段收藏佳话,在文中深情地写道:“袁寒云所藏双卯,尺寸合于《后汉书·舆服志》之记载,实乃难得之文物珍品。”这段故事,如同一段美丽的传奇,在收藏界流传至今,为刚卯严卯增添了一抹传奇而动人的色彩。


今朝相逢,缘分天定


时至今日,当我们有幸在博物馆的静谧展厅中、拍卖会的热烈氛围里或是收藏家的珍藏宝匣中见到如此稀有的到代刚卯严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与心灵触碰。

图片

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我们与古人沟通的桥梁。在拍场上,它们能够拍出340万元的高价,成为众人追捧的“网红”藏品,实则是其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稀缺性以及制作工艺独特性的必然体现,也是历史与现实完美交融的生动写照。


朋友们,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这些珍贵的古玉“双卯”,去感受它们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魅力吧!因为,每一次与它们的相遇,都是一次难得的缘分,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HUBEISHOUCANG

作者简介

图片

尚炜: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玉器分会秘书长,毕业于武汉大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资深记者。曾为该报《收藏》版开栏编辑/记者,多年笔耕不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媒体转发。


审阅:陈祖坤

编辑:储翠

投稿收件邮箱:admin@hbsscjxh.com

图片
扫一扫 加好友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

官方微信